胃肠感冒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和肌肉酸痛。这些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脱水。
1、恶心呕吐:
胃肠感冒早期常见胃部不适感,随后出现反复恶心,严重时可伴随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儿童患者呕吐频率往往高于成人。持续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警惕脱水征兆如尿量减少。
2、腹痛腹泻:
腹部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或稀糊便,每日可达3-10次,严重时粪便可能含有黏液但通常无脓血。肠道蠕动加快时能听到明显肠鸣音。
3、发热乏力:
体温多在37.5-38.5℃之间波动,儿童可能出现39℃以上高热。全身乏力与病毒毒素吸收有关,患者常感觉四肢沉重、精神萎靡。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4、食欲减退:
胃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对食物产生本能排斥,甚至闻到食物气味即引发恶心。味觉异常表现为口苦或金属味,婴幼儿可能出现拒奶现象。
5、肌肉酸痛:
病毒血症可引起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以腰背部和小腿肌肉为著。部分患者伴有头痛症状,转动眼球时疼痛可能加重。这些症状通常随体温下降逐渐缓解。
发病期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摄入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卧床休息至症状缓解。注意便后手部清洁消毒,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或24小时无尿等危重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和抗病毒治疗。恢复期可逐步添加易消化的面条、蒸蛋等食物,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