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得的

2025-04-22

2082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可能由生理性胆红素代谢延迟、母乳喂养不足、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缺陷、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日光照射、增加喂养频次、光疗、输血换血、肝门空肠吻合术等方式治疗。

1、代谢延迟:

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黄染。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行消退,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促进胆红素排泄。

2、喂养不足:

母乳分泌不足或哺乳技巧不当导致摄入量减少,肠道蠕动减慢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加强母乳喂养指导,每日哺乳8-12次,必要时补充配方奶可有效改善。

3、血型不合: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引发溶血反应,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量胆红素。黄疸多在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进行光疗,严重者需输注白蛋白或换血治疗。

4、红细胞缺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等疾病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黄疸程度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伴有酱油色尿。除光疗外需针对原发病治疗,G6PD缺乏症需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

5、胆道梗阻:

胆道闭锁或胆汁淤积症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大便呈陶土色伴皮肤黄绿色改变。需通过肝门空肠吻合术或肝移植治疗,手术在出生后60天内进行,延误将导致不可逆肝损伤。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温26-28℃,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选择上午10点前柔和日光照射,每次不超过15分钟。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磺胺类药物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药物。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手足心出现黄染或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