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能由子宫收缩过强、前列腺素分泌过多、精神压力过大、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子宫收缩过强: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压迫血管,造成子宫缺血性疼痛。建议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可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2、前列腺素过高: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F2α过量会增强痛觉敏感性。日常可补充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亚麻籽油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疼痛发作时按医嘱使用布洛芬、萘普生或酮洛芬。
3、精神因素影响:长期焦虑紧张会降低疼痛阈值,经期易出现下腹坠胀。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
4、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侵袭盆腔神经丛,常伴随性交痛、排便疼痛等症状。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有关,需腹腔镜确诊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地诺孕素治疗。
5、盆腔炎症:慢性输卵管炎或子宫内膜炎导致盆腔粘连,表现为经期腰骶部放射痛。需检测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急性期使用多西环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
经期保持低盐饮食减少水肿,适量饮用姜茶温经散寒,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出血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