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可通过健脾祛湿、利水渗湿、温阳化湿、清热祛湿、理气化湿等方式调理。湿气重通常由脾虚失运、外感湿邪、饮食生冷、久居潮湿、阳气不足等原因引起。
1、健脾祛湿:湿气重与脾虚运化功能减弱有关,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黏腻。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可健脾益气,配合山药、薏米、芡实等食疗增强脾胃功能。
2、利水渗湿:水湿停滞易引发肢体浮肿、小便不利。五苓散、防己黄芪汤、泽泻汤等方剂能促进水液代谢,日常可食用赤小豆、冬瓜、玉米须等利尿食材。
3、温阳化湿:阳虚湿盛者多见畏寒肢冷、舌苔白滑。附子理中丸、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药物可温补脾肾,生姜、肉桂、花椒等辛温食材有助于驱散寒湿。
4、清热祛湿:湿热内蕴常伴随口苦黏腻、皮肤油腻。二妙丸、茵陈蒿汤、龙胆泻肝丸等方剂能清利湿热,绿豆、苦瓜、马齿苋等食物适合夏季祛湿清热。
5、理气化湿:气滞湿阻易导致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保和丸等药物可行气化湿,陈皮、砂仁、紫苏等香料能醒脾开胃。
湿气调理需饮食运动结合,避免生冷油腻,选择八段锦、快走等温和运动,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就医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