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八脉交会穴歌诀是什么

2025-04-20

313次浏览

八脉交会穴歌诀是针灸学中概括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交汇穴位的记忆口诀,涵盖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八个穴位。

1、公孙内关胃心胸: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通冲脉;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通阴维脉。两穴配伍可调理脾胃、心胸疾患,如胃痛、心悸。针刺时以捻转补泻手法为主,配合艾灸增强温通效果。日常按压公孙穴可缓解消化不良。

2、后溪申脉督脉通: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通督脉;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通阳跷脉。主治项背强痛、癫痫等督脉病症。临床常采用透刺法,后溪向合谷方向透刺,申脉可配合昆仑穴使用。颈椎病患者可用拇指关节按压后溪穴。

3、临泣外关目锐眦: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通带脉;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通阳维脉。擅长治疗偏头痛、目赤肿痛等少阳经病变。针刺时多采用平补平泻,配合风池穴增强疗效。偏头痛发作时可揉按足临泣3-5分钟。

4、列缺照海肺系疾:列缺属手太阴肺经,通任脉;照海属足少阴肾经,通阴跷脉。用于咳嗽、咽喉肿痛等肺系疾病。针刺列缺向上斜刺,照海可配合太溪穴。慢性咽炎患者可每日点按照海穴100次。

5、八穴联用增效验:八穴分四组配伍使用,形成上下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调理中焦,后溪配申脉疏通督脉。临床根据经脉循行特点,采用"交经缪刺"法,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学习时可绘制经脉交会示意图辅助记忆。

掌握八脉交会穴需结合经脉循行路线理解,日常可练习"穴位点按操":晨起依次按压八穴各1分钟,配合深呼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影响经络气血运行;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增强经气流通。若出现针刺后晕针或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处理。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