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可通过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等药物缓解,常用药物主要分为促胃肠动力药、止吐药两类。恶心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前庭功能障碍、妊娠反应、化疗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1、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增强胃蠕动,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甲氧氯普胺兼具中枢和外周止吐作用,对胃轻瘫导致的恶心效果显著。这类药物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患者慎用。
2、5-HT3受体拮抗剂:
昂丹司琼通过抑制延髓呕吐中枢的5-羟色胺受体,对化疗、术后恶心效果突出。格拉司琼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放疗引起的恶心。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和便秘,心脏QT间期延长者需谨慎使用。
3、抗组胺类药物:
茶苯海明通过抑制前庭神经异常冲动,对晕动病引发的恶心有效。美克洛嗪可阻断内耳前庭的组胺受体,改善梅尼埃病伴随的恶心症状。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驾驶员应避免使用。
4、消化系统调节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缓解胃炎导致的恶心。复方消化酶能促进食物分解,改善暴饮暴食后的腹胀恶心。长期使用需注意电解质平衡监测。
5、中药制剂:
藿香正气制剂通过化湿和胃缓解暑湿型恶心,保济丸对食积引起的恶心有效。中药成分复杂,过敏体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轻度恶心可尝试生姜制品或薄荷糖缓解,保持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持续性恶心超过48小时,或伴随剧烈腹痛、呕血、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妊娠期女性用药需严格遵循产科指导,化疗患者应配合止吐方案进行阶梯治疗。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食管反流者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