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痱子可通过保持皮肤干爽、使用清凉止痒药物、穿着透气衣物、调节环境温湿度、避免过度搔抓等方式治疗。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高温潮湿环境、皮肤摩擦、汗液滞留、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干爽:
及时擦干汗液是预防和治疗痱子的基础。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后轻轻拍干,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可选用吸湿性好的玉米爽身粉局部涂抹,但需避开破损皮肤。婴幼儿需增加更换尿布频率,成人应避免长时间穿戴湿衣物。
2、药物缓解:
炉甘石洗剂能有效缓解瘙痒和红肿,其氧化锌成分具有收敛作用。薄荷脑软膏通过清凉感减轻不适,但婴幼儿慎用。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并感染时可能需要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3、衣物选择:
纯棉、竹纤维等透气材质有助于汗液蒸发。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减少皮肤摩擦,深色衣物吸热较多也应避免。婴幼儿建议选择无领、短袖的连体衣,成人可优先选择宽松的亚麻材质服装。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4、环境调节:
空调维持在26℃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最理想。使用除湿机或摆放吸湿盒降低环境湿度。午间高温时段避免外出,必要时可用凉水浸湿毛巾敷于痱子部位。夜间睡眠时可使用凉席并保持卧室通风。
5、避免刺激:
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可剪短指甲或戴棉质手套。禁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产品清洁患处。暂停使用油腻的护肤品或防晒霜。婴幼儿哭闹时可分散注意力,成人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汗。
饮食上多摄入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促进排汗,补充维生素C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预防脱水。可选择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替代跑步,运动后立即冲凉。若出现脓疱、发热或皮疹持续超过1周,需及时就医排除真菌感染或其他皮肤病。婴幼儿、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卧床者出现痱子应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