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药物确实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损害。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引发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类型:
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细胞损伤型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型则以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为特征。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和部分抗生素是常见诱因。
二、影响肝损伤程度的因素:
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长直接影响肝损伤风险。个体差异如遗传背景、基础肝病、酒精摄入等也会改变肝脏对药物的敏感性。合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加重肝脏负担。
三、预防与监测措施:
需长期用药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联用不明成分保健品。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奶蓟草提取物等护肝营养素。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肝脏代谢能力。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合并慢性肝病患者用药前需评估Child-Pugh分级,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用药期间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胆汁淤积表现,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