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决定。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受损关节。手指肌腱损伤建议使用铝制夹板保持功能位,跟腱断裂需用短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跖屈位。制动时间通常为3-6周,期间应避免负重活动以防止二次损伤。部分轻微肌腱炎通过充分休息可自行修复。
2、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冷敷缓解肿胀,后期采用超声波、冲击波等促进组织修复。康复阶段进行渐进式牵拉训练,如跟腱损伤后做足背屈拉伸。功能性训练包括等长收缩、离心训练等,肩袖损伤患者需进行肩关节稳定性练习。物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口服氨基葡萄糖有助于肌腱基质修复。局部可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严重病例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需严格评估风险。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气雾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但开放性损伤禁用。
4、注射治疗:
顽固性肌腱末端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通过生长因子促进组织再生。跟腱炎或网球肘患者可考虑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改善润滑功能。糖皮质激素注射需严格控制频次,每年不超过3-4次,避免导致肌腱脆性增加。
5、手术修复:
完全断裂的肌腱如髌腱断裂需行端端吻合术,肩袖巨大撕裂需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固定。术后需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跟腱术后6周开始渐进性负重。陈旧性损伤可能需肌腱转位或移植重建,术后并发症包括粘连和再断裂风险。
肌腱损伤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每日补充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多吃鱼类、蛋清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合成,建议每日摄入100-200mg。康复训练要遵循无痛原则,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训练。游泳和骑自行车是安全的有氧运动选择,避免突然爆发式动作。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