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通常可选用抗生素、抗炎药及中成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妇科千金片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决定。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1、抗生素:
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多西环素对衣原体感染有效。医生可能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方案,需完成全程治疗以防耐药性产生。
2、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盆腔疼痛和发热症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严重病例可能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需警惕免疫抑制风险。
3、中成药辅助:
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具有清热除湿功效,可改善下腹坠胀、白带异常等症状。与西药联用时可增强疗效,但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相互作用。
4、雌激素调节:
绝经后患者可能配合雌二醇凝胶修复子宫内膜,需严格评估血栓风险。用药期间需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变化,避免长期使用诱发增生。
5、阴道栓剂:
合并阴道炎时可选用甲硝唑阴道栓局部治疗,直接作用于病灶减少全身副作用。使用期间需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治疗期间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月经期暂停。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内膜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发热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