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功能紊乱的药物主要包括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制剂、缓解痉挛的解痉药、改善肠道动力的促胃肠动力药、调节神经功能的抗焦虑药以及止泻或导泻的对症治疗药物。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加倍。
1、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可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这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菌群失调导致的腹胀腹泻。需注意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菌被灭活。
2、解痉药:
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等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拮抗剂,能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痉挛性腹痛。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减少肠蠕动亢进,对腹泻型和交替型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青光眼和前列腺增生患者需慎用。
3、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通过激活5-HT4受体增强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发的上腹胀满。可加速胃排空但可能引起心悸等副作用,心律失常患者禁用。
4、抗焦虑药:
黛力新、帕罗西汀等低剂量抗抑郁药物能调节脑肠轴功能异常。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改善内脏高敏感性,特别适用于焦虑抑郁加重的功能性肠病。需持续服用2-4周起效,不可突然停药。
5、对症治疗药:
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治疗急性腹泻,聚乙二醇4000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改善便秘。对症药物需根据症状变化调整使用周期,长期便秘者应配合膳食纤维补充。
肠功能紊乱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作息,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奇亚籽,避免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快走等适度运动,通过记录饮食症状日记帮助识别诱发因素。症状持续超过2个月或出现体重下降、血便等警报症状时,需进行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