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制剂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饮食不当、肠道菌群紊乱、药物副作用、慢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腹泻: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可能伴随发热、腹痛症状。诺氟沙星、黄连素、洛哌丁胺等药物可控制感染和腹泻症状。急性期需暂停牛奶等高渗食物,选择米汤等流质饮食。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开)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2、饮食不当:进食生冷或变质食物易刺激肠道。暂时禁食4-6小时后,从藕粉、苹果泥等低渣食物开始补充。生姜红糖水可缓解受凉引起的腹泻。
3、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能恢复菌群平衡。日常可增加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摄入。
4、药物副作用:部分抗生素、降压药可能引发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用药期间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肠道负担。
5、慢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或肠易激综合征需规范治疗。美沙拉嗪、匹维溴铵等药物可控制病情,严重者需进行肠镜评估。长期管理需记录饮食日记,规避个人敏感食物。
腹泻期间建议采用低纤维的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可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需及时就医,儿童及老年人更需警惕电解质紊乱风险。恢复期逐渐添加蒸蛋、龙须面等易消化食物,配合腹部保暖和足三里穴位按摩促进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