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长水泡可通过冷敷处理、保持干燥、避免摩擦、药物涂抹、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水泡通常由摩擦损伤、高温烫伤、过敏反应、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冷敷处理:皮肤受到摩擦或高温刺激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液渗出。立即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15分钟,每日重复3-4次可缓解肿胀。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但需避免冻伤皮肤。
2、保持干燥: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加重感染。选择纯棉透气袜子,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后自然晾干。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升高会延缓伤口愈合,建议使用医用敷料隔离创面。
3、避免摩擦:足部反复受压会扩大水泡面积。穿着宽松软底鞋,运动时贴防磨贴保护易摩擦部位。足弓异常者可配置矫形鞋垫,分散足底压力预防新水泡形成。
4、药物涂抹:小面积水泡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瘙痒明显时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伴随红肿热痛需口服头孢克洛抗感染,合并真菌感染使用联苯苄唑乳膏。
5、穿刺引流:直径超1厘米的张力性水泡需无菌处理。用碘伏消毒后以注射器抽吸液体,保留表皮覆盖创面。穿刺后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纱布包扎避免二次损伤。
每日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选择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清洁时使用38℃以下温水,避免使用碱性肥皂。观察3天无改善或出现化脓、发热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者出现水泡建议首诊专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