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发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变化、积食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调整饮食、改善环境、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治疗。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易受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侵袭。病毒感染常伴随咳嗽、流涕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8℃-39℃。居家护理需保持空气流通,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
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易导致反复发热,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关,症状包括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婴幼儿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引起低热。建议定期补充维生素D3,保证每日1小时户外活动,6月龄以上可适当添加含锌辅食。
包裹过严、室内空调温度过高可能造成体温调节失衡。保持室温22℃-24℃,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每2小时测量腋温,采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
过度喂养或食物过敏可能引发"食积发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舌苔厚腻。暂停添加新辅食,选用山楂麦芽煮水饮用,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反复发热期间需保证每日500ml液体摄入,优先选择小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持续72小时不降或出现嗜睡、抽搐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增强体质,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