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女性尿检白细胞3+严不严重

2025-04-21

238次浏览

梅毒滴度检验通常采用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如RPR或VDRL,正常结果为阴性或滴度≤1:1,需结合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TPHA综合判断。

梅毒血清学检测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非特异性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用于监测疾病活动度,正常范围应为阴性或滴度≤1:1。特异性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或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用于确诊感染,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分析。

RPR/VDRL滴度≥1:2提示可能现症感染,但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妊娠、自身免疫疾病等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治疗后滴度下降4倍以上如从1:16降至1:4视为有效,持续阴性超过2年可认为治愈。

早期梅毒治疗后需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直至转阴或维持低滴度1年以上。神经梅毒需通过脑脊液检查评估疗效。血清固定现象指治疗后滴度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如1:1~1:4,需排除治疗失败或再感染。

HIV感染者可能出现异常血清学表现,如滴度波动或假阴性。孕妇应在孕早期、晚期各检测一次,新生儿需通过IgM检测或滴度持续升高诊断先天性梅毒。老年人需注意与其他慢性病导致的非特异性抗体升高鉴别。

单一检测不能确诊梅毒,需结合病史、体检和多方法检测。治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吉海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避免在输血、疫苗接种后短期内检测,以防结果干扰。

日常需保持安全性行为,确诊后6个月内避免献血。治疗期间禁酒并定期复查,伴侣需同步检测。饮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绿色蔬菜,适量补充锌元素促进免疫修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免疫功能恢复。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