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可通过血清总蛋白检测、白蛋白检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方式确诊。低蛋白血症通常由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慢性炎症、蛋白质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
1、血清总蛋白检测
血清总蛋白检测是诊断低蛋白血症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中总蛋白含量。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克每升,若检测结果低于60克每升则提示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该检查可初步判断蛋白质代谢异常情况,但无法区分具体蛋白组分异常。
2、白蛋白检测
白蛋白检测是确诊低蛋白血症的关键指标,通过免疫比浊法或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正常成人白蛋白参考值为35-55克每升,低于35克每升即为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半衰期较长,能更准确反映机体蛋白质储备状况,其降低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3、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可评估肾脏蛋白质丢失情况。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小于150毫克,若超过此数值则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导致的蛋白丢失。该检查对鉴别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具有重要价值,需配合尿蛋白电泳分析蛋白成分。
4、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可评估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血清白蛋白降低伴球蛋白相对升高。肝功能异常合并低蛋白血症时,需考虑肝源性蛋白质合成障碍的可能。
5、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通过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尿蛋白丢失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常出现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程度与低蛋白血症严重程度通常呈正相关,需结合尿液检查综合判断。
确诊低蛋白血症后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日常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蛋类、鱼类、瘦肉等食物,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定期监测血清蛋白指标变化。合并水肿症状时应限制水分摄入,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