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
1、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关键酶发挥作用,长期使用可稳定斑块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常见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肌酸激酶。
2、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氯吡格雷则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两者均可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但需注意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消化道溃疡患者应谨慎使用。
3、降压药物:
血压控制对延缓动脉硬化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能减轻血管痉挛。血压达标值通常需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应更严格。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和肾功能。
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是管理动脉硬化的基础措施。饮食上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全谷物、深海鱼类和新鲜蔬果摄入,限制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及规律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同样重要。保持乐观心态和充足睡眠对血管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建议每半年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