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有哪些危害

2025-05-23

218次浏览

盆底功能障碍可能引发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及排便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尿失禁:

盆底肌力减弱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或急迫性尿失禁伴尿频尿急。长期尿失禁易引发会阴部湿疹、尿路感染,部分患者因羞耻感减少社交活动。轻中度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重度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治疗。

2、器官脱垂:

盆底支撑结构松弛可能造成膀胱膨出、子宫脱垂或直肠前突,患者自觉阴道异物感、下坠感,严重时可见器官外露。脱垂程度分四期,II期以上需使用子宫托或行盆底重建手术,常伴有腰骶部酸痛及排尿困难。

3、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张力异常会导致性交痛、阴道松弛或高潮障碍。研究发现约47%患者存在性生活质量下降,这与盆底神经损伤、肌肉协调性丧失有关。生物反馈治疗结合阴道哑铃训练可改善症状。

4、慢性疼痛:

盆底肌痉挛或炎症可能引发持续性会阴疼痛、尾骨痛,疼痛常放射至大腿内侧。这类疼痛易被误诊为妇科或泌尿疾病,需通过盆底肌电图鉴别。热敷联合低频电刺激可缓解肌肉紧张。

5、排便障碍:

直肠肌群协调障碍表现为便秘、排便费力或大便失禁,长期腹压增高可能加重盆底损伤。直肠测压检查可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调节膳食纤维摄入量配合生物反馈训练效果显著。

建议每日进行盆底肌锻炼如缩肛运动每次10秒、10组/日,避免提重物及长期咳嗽等腹压增高行为。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促进肌肉修复,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能增强盆底稳定性。出现明显脱垂或顽固性疼痛时需及时至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产后女性建议在分娩6周后接受盆底功能评估。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