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酒精摄入、规律作息、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问题通常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高脂高糖饮食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多摄入西兰花、蓝莓等抗氧化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ml有助于毒素排出,避免腌制烧烤类食品。
2、戒酒限酒: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损伤肝细胞,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长期饮酒者需逐步减量,突然戒断可能诱发戒断综合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纳曲酮辅助治疗。
3、作息管理:熬夜会导致肝脏供血不足,保持23点前入睡。午间30分钟小憩可降低转氨酶水平,避免过度劳累引发免疫力下降。建议每周进行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4、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需配合泼尼松、硫唑嘌呤调节免疫。胆汁淤积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促进排泄。
5、手术处理:胆道梗阻需进行ERCP取石或胆管支架植入,肝硬化门脉高压可考虑TIPS分流术。肝癌患者根据分期选择射频消融或肝部分切除术,术后需配合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
日常应监测体重及腹围变化,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乙肝患者需每3-6个月检测病毒载量,脂肪肝人群建议每年进行FibroScan检测。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肝气调达,可尝试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烹饪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奶蓟草提取物。出现皮肤黄染、腹胀等症状需及时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