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严重程度与尿酸控制及并发症相关。急性发作时关节剧痛影响活动,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痛风石、肾结石、肾功能损害等。
1、急性发作:单关节突发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程度可达8-10级。发作期需抬高患肢,冰敷缓解肿胀,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消炎镇痛。

2、慢性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皮下结节,多出现在耳廓、肘关节等部位。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需长期服用,严重者需手术清除影响功能的痛风石。
3、肾脏损害:尿酸性肾结石表现为腰痛血尿,慢性尿酸盐肾病可致肾功能衰竭。碱化尿液用枸橼酸钾,肾功能异常时慎用别嘌醇,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
4、代谢综合征:50%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控制每日嘌呤摄入低于300mg,限制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肥胖者需减重5%-10%。
5、关节破坏:反复炎症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急性期后开始降尿酸治疗,目标血尿酸<360μmol/L,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啤酒、含糖饮料,樱桃、低脂乳制品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定期监测血尿酸和肾功能,合并三高患者需同步控制血压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