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异位性皮炎的中医疗法有什么

2025-04-18

295次浏览

异位性皮炎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血虚风燥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红斑渗出等症状。

1、中药内服: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风湿蕴肤证常用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选用当归饮子,儿童患者多采用参苓白术散调理脾胃。常用药物包括防风、白鲜皮、地肤子等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配伍。内服中药需持续2-3个月观察疗效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1-1.5袋),一日2-3次。

2、中药外敷:急性期渗出明显时采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湿敷,慢性肥厚性皮损可外涂青黛膏、黄连膏。紫草油适用于婴幼儿皮肤护理,野菊花、苦参等煎汤外洗能缓解瘙痒。外用药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出现刺激反应立即停用。

3、针灸疗法: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局部围刺,血虚加膈俞,湿热重加阴陵泉。耳穴贴压选取肺、神门、内分泌等穴位,隔日更换一次。儿童可采用激光穴位照射,每次选3-5个穴位,10次为1疗程。

4、饮食调理: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湿热证患者减少芒果、荔枝等热性水果摄入。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煮粥健脾利湿,白茅根、芦根煎水代茶饮。婴幼儿辅食添加应延后鸡蛋、鱼类等易致敏食物。

5、情志调节:采用五音疗法中徵调音乐疏肝解郁,夜间瘙痒严重影响睡眠时可配合耳穴埋豆。家长对患儿避免过度抓挠的斥责,成人患者可通过八段锦、呼吸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湿度40%-60%,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7℃左右。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出汗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锻炼。长期反复发作或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配合西医抗组胺药或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