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手术通常采用囊肿刮治术或颌骨部分切除术,具体方式需根据囊肿大小、位置及性质决定。手术过程主要包括术前影像评估、麻醉消毒、囊肿摘除、骨腔处理、缝合修复五个步骤。
1、术前评估:
通过全景片、CT或CBCT明确囊肿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需评估是否累及邻牙牙根、上颌窦或下颌神经管,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排除成釉细胞瘤等病变。血液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2、麻醉消毒:
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复杂病例需全身麻醉。手术区域使用碘伏消毒铺巾,口腔内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群污染。
3、囊肿摘除:
根据位置选择口内或口外入路。切开黏膜骨膜后暴露病变区,使用骨凿或涡轮机去骨开窗,完整剥离囊壁。若囊肿较大可能需减压引流后二期手术。
4、骨腔处理:
刮除囊壁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腔可填塞明胶海绵或人工骨粉促进愈合。累及牙根者需同期进行根尖切除术,波及重要结构时需留置引流条。
5、缝合修复:
严密缝合黏膜瓣,较大骨缺损需钛网重建。术后咬合纱布止血,24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7-10天拆线后需定期影像复查骨再生情况。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开术区,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硬质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建议摄入高蛋白流食如鱼汤、蒸蛋,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异常渗液需及时复诊。术后3-6个月需影像学评估骨修复状况,必要时进行种植修复或义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