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运动量缺乏、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婴幼儿过早添加辅食或儿童偏食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易导致粪便干结。建议增加南瓜泥、西梅汁、燕麦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母乳喂养婴儿需注意母亲饮食结构。
2、水分缺乏:夏季出汗增多或发热时未及时补水会造成肠道水分被过度吸收。每日需根据年龄补充600-1200ml水分,可选用温开水、稀释果汁、米汤等,避免含糖饮料。新生儿母乳喂养无需额外喂水。
3、活动不足:久坐不动会减弱肠道蠕动功能。婴儿可进行被动操和腹部按摩,幼儿建议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爬行、跑跳等运动能刺激肠蠕动。注意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
4、排便抑制:幼儿园如厕环境不适应或家长过度把尿可能导致憋便行为。建立固定排便时间,选择高度合适的儿童坐便器。2岁以上儿童可尝试早餐后5-10分钟进行排便训练。
5、疾病因素:可能与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排便费力等症状。需通过钡灌肠造影、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前者需进行拖出术或肠造瘘术,后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
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可适当增加猕猴桃、火龙果等促排便水果,避免过量食用香蕉、苹果等鞣酸含量高的食物。每日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5-10分钟,手法需轻柔。若持续3天未排便或出现呕吐、血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