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下坠感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压迫、慢性便秘、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或自然衰老可导致盆底肌群支撑力减弱,表现为久站后下坠感明显。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每日3组收缩练习,每组15次,持续6-8周可见改善。避免提重物及长时间屏气用力。
功能主治:彝医:补知凯扎诺,且凯色土,哈息黑。中医: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2、妊娠压迫:孕中晚期子宫增大会牵拉圆韧带,产生牵拉性坠胀感。使用托腹带分担压力,采取左侧卧位休息,每日温水坐浴2次可缓解不适。分娩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3、慢性便秘:长期排便困难使直肠压迫阴道后壁。增加膳食纤维至每日30克,推荐燕麦、火龙果、奇亚籽等食物,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4、盆腔器官脱垂:可能与多次分娩、绝经后雌激素下降有关,常伴随尿失禁、性交疼痛。轻度脱垂可采用子宫托保守治疗,重度需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或阴道封闭术。避免咳嗽时双腿交叉加压。
5、子宫肌瘤:肌壁间肌瘤压迫可产生坠胀感,多伴有经量增多。5cm以上肌瘤需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较小肌瘤可尝试桂枝茯苓胶囊、红金消结片等中成药调节。每半年复查超声监测生长速度。
日常避免穿紧身裤减少摩擦,游泳和瑜伽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妇科检查。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