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盆底肌力评估、超声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测、盆底电生理检查、盆底器官脱垂评估。
1、肌力评估:通过指检或仪器测量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判断肌力是否达标。常用会阴肌力测试法分为0-5级,3级以上为正常。凯格尔运动可改善肌力不足。
2、超声检查:经会阴或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动态超声可观察膀胱颈移动度,静态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检查前需排空膀胱。
3、尿流动力学:通过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等评估储尿排尿功能。检测时需留置导尿管,可能诱发轻微尿急感。
4、电生理检查:表面肌电图记录盆底肌电活动,判断神经肌肉功能。检查时需放置电极片,可能产生轻微刺痛感。
5、脱垂评估:采用POP-Q分期系统量化器官脱垂程度。检查时需配合做Valsalva动作,医生用窥器观察阴道前壁、后壁及穹窿位置。
盆底检查前3天避免阴道灌洗,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日常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天3组缩肛运动,每组15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限制咖啡因摄入。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感,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产后女性建议在42天复查时完成基础盆底筛查,围绝经期女性每年进行一次盆底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