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暴食症是怎么回事

2025-04-18

257次浏览

暴食症可能由情绪压力、节食反弹、激素失衡、抑郁症、神经性贪食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行为矫正、营养管理、社交支持等方式改善。

1、情绪压力:长期焦虑或情绪波动可能触发暴食行为,大脑通过进食释放内啡肽缓解压力。建议采用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非药物方式调节情绪,建立健康的压力宣泄渠道。

2、节食反弹:过度限制热量摄入后,身体本能地通过暴食补充能量储备。需逐步恢复每日1200-1500大卡基础摄入,选择燕麦、鸡胸肉等饱腹感强的食物,避免极端节食行为。

3、激素失衡: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可能导致瘦素抵抗,患者持续感到饥饿。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重波动等症状。临床常用二甲双胍、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调节代谢。

4、抑郁症:血清素水平低下时,患者可能通过暴食获得短暂愉悦感。可能与童年创伤、遗传因素有关,通常伴随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可改善情绪性进食。

5、神经性贪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病理类型,特征为反复发作的不可控暴食后伴随催吐等代偿行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团体治疗可纠正体像认知偏差,严重病例需住院进行行为限制治疗。

日常需保持规律三餐,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集中存放,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触发因素,当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自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家庭成员应避免对进食行为过度关注,转而培养共同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