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期间嘴凸加重可通过调整矫治器、检查咬合关系、评估骨骼发育、控制口腔习惯、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与矫治力方向偏差、牙槽骨代偿不足、遗传性颌骨畸形、舌体位置异常、矫治方案设计不当等因素有关。
1、矫治器调整:正畸医生会根据牙齿移动情况重新设计弓丝曲度或更换托槽类型,使用轻力持续牵引技术纠正牙齿倾斜角度。避免使用过大的矫治力导致牙根吸收,每月复诊监控前牙转矩控制。
2、咬合关系检查:通过硅橡胶咬合记录和数字化模型分析,发现早接触点或干扰性咬合。采用分步粘接技术调整后牙高度,配合颌间牵引改善Ⅱ类错颌关系,必要时使用平面导板打开咬合。
3、骨骼发育评估: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需拍摄手腕骨片判断剩余生长潜力。存在下颌后缩时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如Twin-block,上颌发育过度可配合头帽口外弓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
4、口腔习惯控制:长期口呼吸或异常吞咽习惯会造成舌肌力量失衡。进行肌功能训练包括舌尖上抬练习、闭唇训练,必要时使用前庭盾破除不良习惯,每天训练不少于30分钟。
5、正颌手术干预: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颌的成年患者,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去代偿排齐牙列,采用Le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上颌前突,配合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调整颌骨位置。
矫正期间应避免食用粘性食物防止托槽脱落,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托槽周围食物残渣。配合唇肌训练操改善软组织紧张度,选择含氟牙膏预防牙釉质脱矿。出现明显面部不对称或关节弹响需及时复诊,严重骨性问题建议18岁后拍摄CBCT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