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定期监测、心理支持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前房积血、晶状体脱位、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药物控制:急性期需快速降低眼压,常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前列腺素衍生物如拉坦前列素。慢性期可联合使用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缓解视神经压迫。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避免自行停药。
2、激光治疗:周边虹膜切开术适用于房角关闭继发青光眼,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改善房水引流。激光治疗创伤小,但需评估角膜透明度及前房深度,术后可能需辅助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标准术式,房水引流阀植入适用于难治性病例。手术需在眼压稳定期进行,术后需预防滤过泡瘢痕化,并发症包括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
4、定期监测:每月检查眼压、视野及视神经形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外伤后需终身随访,合并白内障或虹膜根部离断者需额外评估。
5、心理支持: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治疗依从性。建议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医护人员需详细解释疾病进展与预后。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饮食多摄入蓝莓、菠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辅助降低夜间眼压,外出佩戴防护眼镜预防二次损伤。出现突发眼痛、虹视现象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使用激素眼药水者需监测晶状体混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