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肉芽肿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根尖周组织免疫反应、牙髓坏死、创伤性咬合、龋齿未及时治疗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根尖肉芽肿最常见的病因是牙髓或根管内的细菌感染扩散至根尖区。当龋齿或牙外伤导致牙髓暴露后,细菌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腔,引发牙髓炎。若未及时治疗,感染可向根尖蔓延,刺激周围组织形成肉芽肿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患牙叩痛、咬合不适,X线显示根尖区低密度阴影。
2、免疫反应:
根尖周组织对持续存在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产生过度免疫应答,导致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形成以肉芽组织为主的慢性炎症。这种免疫反应虽为防御机制,但长期存在会造成骨质吸收。患者可能无自觉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3、牙髓坏死:
牙髓组织因感染、外伤或理化刺激发生坏死后,分解产物通过根尖孔扩散至周围组织,成为异物刺激源。坏死物质中的脂多糖等成分可激活破骨细胞,导致根尖区骨质破坏。典型表现为牙齿变色、冷热刺激无反应,部分患者伴发瘘管形成。
4、创伤性咬合:
长期异常咬合力可造成根尖区微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缺氧坏死。常见于牙齿排列不齐、修复体过高或夜磨牙患者。机械性刺激会加重根尖周炎症反应,加速肉芽肿形成。临床特征包括牙齿松动、咀嚼疼痛,症状常与咬合活动相关。
5、龋齿未治疗:
深龋未及时充填可发展为牙髓炎,进而引发根尖周炎。龋损越深,细菌侵入牙髓的风险越高。儿童和老年人因口腔保健意识薄弱或牙体修复困难,更易因龋齿导致根尖病变。早期表现为冷热刺激痛,晚期出现自发痛和根尖区肿胀。
根尖肉芽肿患者需定期口腔检查,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间隙。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减少吸烟等刺激因素。建议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半年接受专业洁牙。急性期可暂时用对侧咀嚼,温盐水漱口缓解症状,但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感染源。长期未治疗的根尖肉芽肿可能发展为根尖囊肿,需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