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等药物治疗,通常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
1、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减少血管内斑块体积,瑞舒伐他汀对肝功能影响较小,适合长期使用。这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肌酸激酶和肝功能。
2、贝特类药物:
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主要针对甘油三酯升高的情况,能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促进脂肪酸氧化。适用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与他汀联用需警惕横纹肌溶解风险。
3、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合酶减少血栓形成,氯吡格雷阻断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已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再发风险。
4、降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可减轻血管痉挛。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能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5、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以下以减少血管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长期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深海鱼、橄榄油、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配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出现胸痛、肢体无力等缺血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