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可通过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生物补片修补术、激光闭合术等方式治疗。肛瘘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
挂线疗法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通过弹性橡皮筋缓慢切割瘘管,避免肛门失禁风险。手术需分期进行,第一阶段放置引流线控制感染,第二阶段收紧挂线促进愈合。术后需每日高锰酸钾坐浴,配合头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
瘘管切开术针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沿瘘管纵行切开清除坏死组织。术中需完整切除内口防止复发,创面保持开放引流。术后疼痛管理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配合膳食纤维补充促进排便通畅。
肛瘘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纤维化瘘管,完整切除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手术可能涉及肛门括约肌修补,需评估术前肛门功能。术后创面愈合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提肛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
生物补片修补术采用猪小肠黏膜下层材料填充瘘管,保留肛门括约肌完整性。手术适合克罗恩病相关肛瘘,需联合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控制原发病。术后三个月内需定期复查MRI评估愈合情况。
激光闭合术通过1470nm激光光纤闭合瘘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需精确定位瘘管走行,激光能量可同时灭菌止血。术后24小时即可恢复日常活动,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肛瘘术后护理需注重肛门清洁与饮食管理,每日温水坐浴2-3次,选择全麦面包、火龙果、奇亚籽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恢复期可进行快走、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骑行或深蹲动作。术后3个月需复查肛门指诊及超声,观察是否存在复发迹象。出现发热、创面渗液或排便失禁需及时就医,长期慢性肛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