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通常表现为单侧卵巢增大、囊性肿块,可能由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基因突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腹腔镜手术等方式诊断治疗。

1、形态特征: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多呈单房或多房囊性结构,囊壁光滑且较薄,直径通常在5-15厘米之间。囊内充满黏稠胶冻样液体,颜色多为淡黄色或棕色。肿块生长缓慢,触诊时质地柔软且有弹性,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2、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囊性占位,囊内可见细密光点或分隔。CT扫描可见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囊壁轻度强化。MRI的T2加权像呈高信号,囊内黏液成分在DWI序列上扩散受限,这些特征有助于与浆液性囊腺瘤鉴别。

3、伴随症状: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或钝痛。当肿瘤扭转或破裂时突发剧烈腹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约15%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少数因肿瘤压迫膀胱或直肠导致排尿困难、便秘。
4、病理特点:
显微镜下可见囊壁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质富含黏液。免疫组化显示CK7、CA125阳性,ER/PR可能呈弱阳性表达。需注意与交界性黏液性肿瘤鉴别,后者上皮细胞层次增多但未突破基底膜。
5、并发症风险:
肿瘤扭转发生率约10%,多见于中等大小、活动度好的肿块。自发性破裂可能导致黏液性物质腹腔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恶变概率低于5%,但直径超过20厘米或绝经后新发肿块需高度警惕。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妇科检查,35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阴道超声和CA125检测。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控制体重在BMI18.5-24范围内。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阴道流血时需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饮食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适度进行瑜伽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