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肠镜属于侵入性检查但总体安全,风险包括肠道穿孔、出血、麻醉反应、感染、心血管事件等,规范操作下发生率低于1%。
肠镜操作可能导致肠壁机械性损伤,薄弱部位如憩室处风险较高。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胀或腹膜刺激征。术前需评估肠道准备情况,操作时采用注气调节、避免暴力通过弯曲肠段。发现穿孔需立即禁食,部分病例可通过内镜下夹闭处理,严重者需行肠造瘘术或肠切除吻合术。
活检或息肉切除后可能发生渗血或喷射性出血,与病变血管丰富度相关。内镜下可见活动性渗血或血凝块覆盖。采用氩离子凝固术、钛夹止血或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大量出血需输血并考虑血管介入栓塞。术前停用抗凝药物5-7天可降低风险。
丙泊酚等静脉麻醉可能引发呼吸抑制、低血压或过敏反应。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波动或皮疹。麻醉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配备气管插管设备。高龄或合并慢阻肺患者建议选择清醒镇静。
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严格遵循消毒规范可降低风险,免疫缺陷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持续发热或腹泻需排查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肠镜刺激迷走神经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尤其冠心病患者。表现为术中血压骤降、ST段改变。术前控制血压血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在心电监护下检查,备好硝酸甘油、阿托品等急救药物。
检查前3天采用低渣饮食,避免火龙果等带籽食物。术后2小时禁食禁水,恢复饮食后优先选择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出现持续腹痛、便血需急诊就医。定期肠镜筛查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