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生存期可接近正常人寿命。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持续抗病毒治疗和定期监测。
一、疾病分期与生存率:
慢性乙肝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损伤轻,及时干预可长期稳定;进入免疫清除期后,持续炎症可能进展为肝硬化,5年生存率约80%;若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降至30%。通过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二、关键治疗措施:
抗病毒治疗是核心手段,需终身服药或达到停药标准。定期检测肝功能、HBV-DNA载量和甲胎蛋白,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出现肝纤维化时需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合并脂肪肝者需控制体重,糖尿病患需稳定血糖。
三、日常管理要点:
严格戒酒,避免腌制、霉变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2g/kg体重。适量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游泳可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情绪波动可能诱发肝炎活动。接触性出血后需及时消毒,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
合并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食管静脉曲张者进食应细嚼慢咽。接种甲肝、流感疫苗可减少重叠感染风险。心理方面需建立治疗信心,参加病友互助小组。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多数患者能实现长期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