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癌通常不会遗传。绒癌属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主要与异常妊娠相关,而非遗传因素导致。
1、绒癌的发病机制:
绒癌起源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恶性增殖,绝大多数病例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妊娠后。其发生与受精卵染色体异常或妊娠过程中滋养细胞异常分化密切相关,属于获得性基因突变所致,并非家族遗传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滋养细胞失去正常绒毛结构,呈侵袭性生长并伴随出血坏死。
2、遗传相关肿瘤的鉴别:
真正具有遗传倾向的肿瘤往往存在胚系基因突变,如BRCA基因突变导致的乳腺癌。而绒癌患者通常无相关家族史,目前医学研究未发现特异性遗传基因位点。极少数家族性病例可能与基因印记异常有关,但这类情况不足总病例的1%,不能作为普遍依据。
预防绒癌需重视妊娠后随访,尤其葡萄胎患者应严格监测血HCG水平。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等药物,治愈率可达90%以上。愈后患者再次妊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间隔12个月以上,孕早期加强超声检查。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转移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