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紫癜通常由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治疗: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皮肤瘙痒和荨麻疹样皮疹。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适用于轻症患者。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2、激素控制炎症:
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抑制血管炎症。适用于关节肿痛或腹部症状明显者,短期使用可预防肾损伤。长期用药需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现象。
3、免疫调节干预: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或反复发作病例。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4、血浆置换疗法:
通过体外循环技术清除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适用于急进性肾炎或神经系统受累患者。每次治疗需置换2000-3000ml血浆,通常需要3-5次连续治疗。
5、中医辨证施治:
血热证型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气虚型采用归脾汤调理。针灸选取曲池、血海等穴位,配合艾灸足三里可改善微循环。中药熏洗对皮肤紫癜有消退作用。
日常需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推荐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情况,病程超过6周需警惕慢性化倾向。多数儿童患者3-6个月可完全康复,成人患者需更长时间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