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可能由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期腹压增高、肛垫下移、静脉曲张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瘙痒、黏液分泌等症状。
1、便血特点:
内痔早期以间歇性无痛便血为主要特征,血液呈鲜红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排便用力时腹压增高导致痔静脉丛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少时可选择高纤维饮食改善便秘,增加西梅、火龙果等通便食物摄入。
2、痔核脱出:
二度以上内痔会出现痔核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推回。脱出痔核可能因摩擦出现糜烂或血栓,每日温水坐浴可缓解水肿,练习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3、肛门不适:
痔核反复脱出会刺激肛周皮肤产生潮湿瘙痒感,分泌物增多可能引发湿疹。保持肛周清洁干燥,穿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局部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4、血栓形成:
痔静脉丛血液淤滞可能形成血栓性外痔,表现为突发剧痛和紫色硬结。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摩擦,48小时内冷敷缓解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栓吸收。
5、贫血风险:
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水平,重度贫血需口服硫酸亚铁补充。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减少咖啡因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建议每天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轻肛周压力。出现持续出血、痔核嵌顿或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胶圈套扎术或痔动脉结扎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