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可通过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血清标志物检测、临床表现评估及产后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特征观察、磁共振软组织分辨、血清β-hCG监测、出血量评估及组织病理分析。
1、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特征包括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变薄或中断、胎盘内血流信号异常增多。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胎盘与子宫壁间丰富血流,三维超声可立体评估植入范围。超声检查无创且可重复,但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
2、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胎盘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和范围。T2加权像上可见胎盘与子宫壁分界不清,子宫肌层正常低信号带中断。磁共振尤其适用于后壁胎盘、肥胖孕妇等超声诊断困难病例,但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长。
3、血清标志物:
血清β-hCG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胎盘植入,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降低也有参考价值。这些标志物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单独检测特异性不足,多用于高风险孕妇的辅助监测。
4、临床评估:
孕期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子宫轮廓异常等情况应警惕。分娩时胎盘滞留、难以剥离伴大量出血是典型表现。既往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孕妇需重点监测,这类人群发生胎盘植入的概率可达10%-25%。
5、病理检查:
产后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镜下可见绒毛组织直接侵入子宫肌层而无蜕膜阻隔。对于保守治疗患者,病理检查能明确病灶是否完全清除。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仅适用于已娩出胎盘或手术切除标本的最终诊断。
确诊胎盘植入后应限制剧烈活动并加强产前监测,建议选择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孕期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预防贫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需立即就医。产后注意观察恶露量和子宫复旧情况,按医嘱进行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