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需与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胃炎、胃淋巴瘤及胃间质瘤等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症状差异、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结果及肿瘤标志物水平。
1、胃溃疡:
胃溃疡与胃癌均可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但胃溃疡疼痛多呈周期性,进食后缓解。胃癌疼痛多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胃镜下溃疡边缘规则、基底平坦多为良性,而胃癌溃疡边缘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胃溃疡无恶性细胞,胃癌可见异型增生或癌细胞浸润。
2、胃息肉:
胃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与早期胃癌均可表现为胃黏膜隆起。增生性息肉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需密切随访。胃癌息肉样病变多呈菜花状、表面糜烂。超声内镜可判断病变层次,息肉多局限于黏膜层,胃癌常浸润黏膜下层甚至肌层。
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症状相似,均有上腹隐痛、饱胀感。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需警惕。胃镜下胃炎黏膜呈红白相间、糜烂或出血,胃癌可见黏膜僵硬、皱襞中断。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多见于胃炎,但该菌感染也是胃癌高危因素,需结合病理排除恶变。
4、胃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与胃癌均可表现为黏膜增厚或溃疡,但淋巴瘤多累及胃体全层且质地较软。CT显示淋巴瘤胃壁弥漫增厚但蠕动尚存,胃癌多为局灶性僵硬。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分型,淋巴瘤表达CD20等淋巴细胞标记物,胃癌表达上皮性标记物如CK。
5、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属于间叶源性肿瘤,与胃癌上皮来源不同。间质瘤多呈球形向腔外生长,表面黏膜完整,胃癌多向腔内生长伴溃疡。增强CT显示间质瘤血供丰富,胃癌强化不均匀。基因检测发现c-KIT或PDGFRA突变可确诊间质瘤,胃癌多无此类突变。
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腌制、烟熏食物,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慢性胃病患者。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通过胃镜活检、CT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