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硝酸异山梨酯片可通过作用机制、代谢途径、适应症、不良反应、用药频率等方面区分。两者均属于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
1、作用机制:单硝酸异山梨酯是硝酸异山梨酯的活性代谢产物,直接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硝酸异山梨酯需经肝脏代谢转化为单硝酸异山梨酯后起效,生物利用度受首过效应影响更明显。
2、代谢途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后无需肝脏转化,吸收完全且血药浓度稳定。硝酸异山梨酯片存在明显首过效应,约25%-30%经肝脏代谢为活性产物,个体差异较大。
3、适应症:单硝酸异山梨酯更适合稳定性心绞痛的长期预防,作用时间长达8-10小时。硝酸异山梨酯兼具预防和急性发作缓解作用,起效更快但持续时间较短4-6小时。
4、不良反应:两者均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红、低血压等血管扩张反应。硝酸异山梨酯因需肝脏代谢,肝功能异常者更易出现药物蓄积,酒精摄入会加剧其降压作用。
5、用药频率:单硝酸异山梨酯常规每日1-2次,缓释剂型每日1次即可。硝酸异山梨酯普通片需每日3-4次给药,为减少耐药性建议采用偏心给药法。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期间需避免突然停药,防止反跳性心绞痛。服药期间限制酒精摄入,从坐卧位起身时动作宜缓慢。建议配合低脂饮食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改善心肌供血。出现视力模糊或持续头痛应及时就医,硝酸酯类药物与西地那非等PDE5抑制剂联用可导致严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