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可通过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泼尼松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美沙拉嗪:作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美沙拉嗪能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抑制炎症反应。该药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常见剂型包括肠溶片和栓剂,需根据病变范围选择给药方式。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乳果糖同服影响药效。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2、柳氮磺吡啶:通过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结合发挥抗菌消炎作用,对远端结肠炎效果显著。可能出现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建议配合叶酸补充。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血常规,禁用于磺胺过敏者。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适用于急性发作或中重度患者,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快速控制症状。建议早晨顿服减少副作用,疗程不超过8周。需逐步减量防止反跳,配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禁用于合并消化道出血者。
4、益生菌调节: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可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建议选择耐胃酸菌株。持续补充4-12周能降低复发率,尤其适合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5、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适用于激素依赖型患者,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维持缓解。用药前需检测TPMT酶活性,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血常规。起效较慢需联合用药过渡,孕妇及哺乳期禁用。
慢性结肠炎患者宜采用低渣饮食,避免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推荐蒸苹果、山药粥等易消化食材。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消瘦时需及时肠镜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