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禁忌症包括急性炎症期、严重全身性疾病、妊娠期特定阶段、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放射治疗区域。
1、急性炎症:口腔颌面部存在急性感染如冠周炎、牙槽脓肿时,拔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需先控制炎症,通过抗生素治疗和局部引流后再评估拔牙时机。
2、全身性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00mmHg、近期心肌梗死6个月内、严重血液病如白血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或难以控制的出血。需由内科医生评估病情稳定性。
3、妊娠期风险:妊娠前3个月易引发流产,后3个月可能诱发早产。必要情况下可选择妊娠中期4-6个月在产科监护下进行简单拔牙操作。
4、抗凝药物影响:长期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者,需检测INR值调整至1.5以下,或采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拔牙后需加压止血并使用明胶海绵填塞创口。
5、放射治疗区域:颌面部放疗后6个月内禁止拔牙,放射性骨坏死风险显著增加。必须拔牙时需配合高压氧治疗,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预防感染。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清洁;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热饮食;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症状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