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吃油腻的东西会腹泻是什么问题

2025-06-22

607次浏览

吃油腻食物后腹泻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胆囊炎、胰腺功能不全、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等疾病有关。腹泻通常由脂肪消化吸收障碍、胆汁分泌不足、肠道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

功能主治:对症治疗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的疼痛、排便异常和胃肠不适;对症治疗与胆道功能紊乱有关的疼痛;为钡灌肠做准备。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推荐剂量3-4片/天,少数情况下,如有必要可增至6片/天。为钡灌肠做准备时,应于检查前三天开始用药,剂量为4片/天。切勿咀嚼或掰碎药片,宜在进餐时用水吞服。不要在卧位时或临睡前服用。

1、功能紊乱

胃肠蠕动过快或消化酶分泌不足时,高脂食物难以被充分分解。未消化的脂肪刺激肠道加速排空,导致水样便。建议减少单次脂肪摄入量,选择易消化的烹调方式如蒸煮,避免冷热交替进食。

2、胆囊疾病

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患者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乳化。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伴脂肪泻,粪便可见油滴。超声检查可确诊,必要时需行胆囊切除术。急性发作期需严格低脂饮食。

3、胰腺病变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时,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见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术后。粪便呈恶臭灰白色,可漂浮于水面。需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同时监测血糖变化。

4、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敏感人群对高脂食物反应过度,可能伴随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发病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可尝试低FODMAP饮食,必要时使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

5、乳糜泻

麸质过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脂肪泻。小肠绒毛萎缩影响营养吸收,需终身严格无麸质饮食。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肠镜活检,易误诊为普通肠炎。

长期反复发作需完善粪便常规、胃肠镜及腹部影像学检查。日常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避免动物油脂和油炸食品。烹饪时可用生姜、山楂等助消化食材,餐后适量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若腹泻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须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排查器质性疾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