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拔牙后会发烧是为什么

2025-06-28

323次浏览

拔牙后发烧可能是术后正常反应,也可能与感染、干槽症、免疫反应或原有炎症扩散有关。主要有术后应激反应、细菌感染、创面愈合异常、免疫力下降、术前潜在感染灶未控制等原因。

1、术后应激反应

拔牙属于创伤性操作,手术过程中器械对牙槽骨及软组织的机械刺激可引发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一过性功能紊乱。这种非感染性发热通常出现在术后24小时内,体温多不超过38摄氏度,伴随轻微肿胀疼痛,一般48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2、细菌感染

口腔本身存在大量菌群,若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细菌可能通过创面侵入深层组织。感染性发热多出现在术后3天左右,体温常超过38.5摄氏度,伴随创口剧烈跳痛、脓性分泌物、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与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定植有关。

3、干槽症

拔牙窝血凝块脱落或溶解会导致骨面暴露,形成干槽症。此时腐败物质分解产生的毒素吸收可引起中度发热,特征性表现为术后2-3天出现放射性耳颞部疼痛,口腔异味明显,牙槽窝可见灰白色坏死物覆盖。

4、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放化疗患者,其白细胞趋化吞噬功能减弱,术后更易出现持续低热。这类发热往往迁延不愈,可能合并其他部位机会性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免疫状态。

5、原有感染扩散

阻生齿拔除或复杂牙拔除时,可能使原有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病灶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可能诱发菌血症或间隙感染,需通过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范围。

拔牙后应保持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刷牙,使用生理盐水含漱时动作轻柔。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创面。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和口腔检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布洛芬可缓解发热疼痛症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免疫力低下者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