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切除术后需重点关注感染预防、血栓风险控制、饮食调整、运动管理和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疫苗接种、抗凝治疗、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期随访监测。
功能主治:适应症: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纹痛患者的发病风险: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详见说明书。
用法用量: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每天100-200mg。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300mg。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100-200mg。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每天100mg。
1、感染预防:
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切除后易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术后需在医生指导下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日常需警惕发热、寒战等感染征象,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更需加强防护,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血栓防控:
脾切除后血小板升高会增加血栓风险。术后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当数值超过450×10⁹/L时需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严重时需使用低分子肝素。卧床期间应做踝泵运动,长途旅行时穿戴弹力袜。
3、饮食管理:
术后早期需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清、豆腐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1.2-1.5g/kg体重。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禁酒至少3个月。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碳水摄入。
4、运动指导:
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5kg和腹部用力动作,3个月内禁止游泳、球类等剧烈运动。推荐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创伤性脾切除患者需额外保护左上腹,运动时佩戴腹带。
5、长期随访:
术后首年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之后每年至少1次全面体检。重点监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等指标。恶性肿瘤患者需同步进行原发病随访。育龄女性怀孕前需评估血栓风险,旅行前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脾切除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疫苗接种时间,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但需避免民间偏方。保持规律作息,冬季注意保暖。伤口完全愈合后可进行腹部按摩预防肠粘连,具体手法需经康复师指导。出现不明原因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时需及时就诊,术后5年内仍是感染高风险期,需持续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