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疾病,病情较轻且预后良好。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症状,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一、轻度过敏性紫癜的表现与处理
约70%患者表现为单纯皮肤型紫癜,四肢远端及臀部出现对称性瘀点瘀斑,无内脏器官受累。此类患者需卧床休息2-3周,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清洁。饮食宜选择低敏食物如大米、苹果、青菜,暂时规避海鲜、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可配合口服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
二、中度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当出现关节肿痛或腹痛症状时,提示病情进展。关节型紫癜常见膝关节、踝关节肿胀,腹痛多呈阵发性绞痛伴黑便。此时需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严重腹痛者可短期服用泼尼松。每日记录排便性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迹象。
三、重度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
20%-50%患者会在发病4-8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损害表现。需定期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肾型紫癜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
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防止皮肤摩擦,康复期逐步增加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急性期过后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但半年内避免竞技性体育活动。合并肾脏损害者需每3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持续监测3-5年。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