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病因和分期判断。急性肾损伤及时干预多数可逆转,慢性肾损伤则需长期管理控制进展。
一、急性肾损伤的分期与干预:
急性肾损伤按血肌酐升高程度分为1-3期。1期患者肌酐升高至基础值1.5-1.9倍,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或水肿,及时解除诱因后肾功能多可恢复。2期肌酐达基础值2-2.9倍,常伴电解质紊乱,需住院进行水化治疗或透析支持。3期肌酐升至基础值3倍以上,可能合并多器官衰竭,需重症监护治疗。常见诱因包括脱水、感染或药物肾毒性,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是关键干预措施。
二、慢性肾脏病的分级与管理:
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G1-G5期。G1-G2期患者滤过率大于60ml/min,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至每公斤体重0.6-0.8克。G3期滤过率30-59ml/min时可能出现贫血,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G4期滤过率15-29ml/min需预防高钾血症,G5期滤过率低于15ml/min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主要病因,控制血压低于130/80mmHg可延缓进展。
日常需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避免使用马兜铃酸等中药肾毒素。优质低蛋白饮食可选择蛋清和鱼肉,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度进行步行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出现恶心呕吐或呼吸困难等尿毒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透析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