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感染红肿有硬块可通过局部冷敷、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光疗等方式治疗。皮肤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毛囊堵塞、外伤破溃、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局部冷敷:
早期红肿硬块可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硬块未化脓时配合抬高患肢促进回流。
2、外用抗生素:
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每日2-3次覆盖硬块及周围2cm区域。用药前用碘伏消毒皮肤,保持创面干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适用,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3、口服药物:
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克林霉素适用于伴随发热的细菌感染。硬块直径超过3cm或淋巴结肿大时需要口服抗生素5-7天。糖尿病患者需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水平。
4、切开引流:
脓肿形成后需在无菌条件下行十字切开术或置管引流术,排出脓液后填塞凡士林纱布。手术适用于波动感明显、直径超过5cm的感染灶,术后每日更换敷料直至愈合。
5、光疗处理:
顽固性皮肤感染可采用红光或蓝光照射治疗,每周2-3次抑制细菌繁殖。光疗特别适用于抗生素耐药或反复发作的疖肿,需配合维生素D3补充增强皮肤免疫力。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挤压硬块。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推荐食用水煮鸡蛋、清蒸鱼和猕猴桃。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硬块持续增大、发热超过38.5℃或出现红色放射状条纹时需急诊处理。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足部感染患者需穿着透气鞋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