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绒毛膜羊膜炎如何治疗

2025-04-08

154次浏览

绒毛膜羊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宫内感染控制、胎心监护、补液支持、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式治疗。绒毛膜羊膜炎通常由细菌上行感染、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医源性操作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明确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克林霉素等广谱抗生素,需覆盖常见致病菌如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静脉给药可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疗程通常持续至临床症状消失后48小时。

2、宫内感染控制:

通过羊膜腔灌注抗生素或消毒液直接作用于感染灶。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的宫腔灌注方案能有效降低羊水中细菌负荷。同步进行会阴消毒护理,每日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外阴,阻断感染上行途径。

3、胎心监护:

持续电子胎心监测评估胎儿宫内状况,每4小时测量母体体温。出现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或反复晚期减速时,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窘迫,需结合超声生物物理评分判断是否需紧急终止妊娠。

4、补液支持:

静脉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循环稳定,发热患者按每升高1℃体温增加300ml补液量。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输注浓缩红细胞,白蛋白低于25g/L补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5、终止妊娠:

孕周≥34周或出现脓毒血症、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时,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使用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产后继续抗生素治疗5-7天。胎儿娩出后立即送新生儿科观察,警惕早发型败血症。

治疗期间建议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豆浆,配合低强度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2小时更换产褥垫,监测恶露性状变化。出院后每周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直至指标完全正常。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