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痔疮可通过调整排便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医疗干预等方式预防。产后痔疮通常由妊娠期腹压增高、分娩用力、激素变化、饮食结构失衡、静脉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
1、调整排便习惯:
避免久蹲或用力排便,每日固定时间如厕,每次不超过10分钟。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肛门,减少纸巾摩擦。便秘者可尝试提肛运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辅助通便。
2、保持局部清洁:
产后恶露期间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如厕后使用产科专用冲洗器清洁会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局部潮湿。出现瘙痒时可用金缕梅湿敷,禁止抓挠防止感染。
3、合理膳食结构:
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燕麦、火龙果、奇亚籽等可软化粪便。保证2000毫升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哺乳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
4、适度康复运动:
顺产后24小时开始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每组10次。剖宫产拆线后尝试腹式呼吸训练。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行为,循序渐进进行散步、产褥操等低强度活动。
5、医疗干预措施:
出现肛门坠胀感时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形成血栓性外痔需进行硬化剂注射,严重脱垂者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产后42天复查需进行肛门指检评估恢复情况。
预防产后痔疮需建立贯穿孕产期的综合管理方案。妊娠28周起使用孕妇枕左侧卧位睡眠,分娩时采用会阴保护技术。产后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锌元素促进伤口愈合,如红肉、坚果等。每日进行10分钟温水坐浴改善循环,避免长时间抱娃等姿势造成的盆腔压力。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出现便血、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